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楊小發(fā):清除網絡“燥火毒瘤”,勾勒網絡法律邊界
時間:2013-08-26 22:28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責任編輯:毛青青
    日前,秦志暉(網名“秦火火”)、楊秀宇(網名“立二拆四”)、新快報記者劉某、“網絡知名爆料人”周祿寶,分別因造謠傳謠被警方刑拘。(2013年8月25日 鳳凰網)
 
    如今,互聯網已成為百姓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上網瀏覽新聞、帖子也成為很多人每日的“必修課”。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以及信息的公開透明化,網絡環(huán)境對言論的相對自由性,極大提升了人們參與網絡的機會和熱情。網絡環(huán)境的相對寬松,網民對信息的渴求,部分網民對社會尖銳問題的關注等,助長了一些別有用心的網絡推手,借助網絡平臺無道德底線甚至違法發(fā)布消息,并在網絡獲得極大“知名度”。日前,這些“網絡紅人”分別因造謠傳謠罪被警方刑拘。
 
    從“叱咤風云”的網絡推手,到鋃鐺入獄的階下囚。這些人不僅是從虛擬網絡回歸現實社會,更是從“無約束”到“被管制”的過程。網絡是無界的,但法律是有界的。網絡環(huán)境不僅需要來自社會公信良俗的規(guī)范,更需要來自法律規(guī)章制度的管制。道德與法律雙管齊下,整治網絡環(huán)境勢在必行。
 
    筆者粗淺認為,網絡環(huán)境的整治主要依靠以下三方面:一是法律部門要出臺有關互聯網信息發(fā)布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的實施細則,并聯合有關部門定期對網絡進行“清掃”,及時發(fā)現并清除網絡“毒瘤”,保持網絡環(huán)境在法律層面上的真實有序;二是社會環(huán)境對網絡環(huán)境要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傳遞社會正能量,用公信良俗來約束網絡,將網絡作為傳遞正能量的平臺,而不是造謠傳謠的武器;三是網民自身需對網絡信息有正確的判斷,站在真實正確角度去分析,依據客觀事實,不偏激不抱怨,以正確的價值觀看待一些負面消息,而不是人云亦云。
 
    2013年我國網民數量已達5.91億,并以每個月440萬的數量的增加。規(guī)范網絡網絡環(huán)境勢在必行。網絡是無界的,這就需要我們用法律的規(guī)章制度和社會的公信良俗來勾勒其邊界。(楊小發(fā))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