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春運” 成為了“輿論狂歡節(jié)”
時間:2015-12-10 23:07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別讓“春運” 成為了“輿論狂歡節(jié)”
“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回家過年”的影響下,近30多年來,春運大軍從1億人次增長到2015年的37億人次,相當于讓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
“春運”雖然能滿足一部分人回家的要求,但畢竟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當“鄉(xiāng)愁”是一張難買的車票,當“春運”成為“回家難”的代名詞,于是乎眾人便為回不了家而尋找著發(fā)泄對象,每年春運儼然成為了“輿論狂歡節(jié)”, 鐵路便首當其沖成為眾矢之的,飽受“全民吐槽”。
“春運”年年搞,年年都難搞,春運難,難在鐵路運力的硬短缺,難在短時間內過于集中的客流帶來的壓力,更難在民眾的不理解。如果吐槽是因為鐵路部門的不作為造成的尚可理解,但是近年來鐵路部門屢屢革新,卻依舊屢屢被黑,民眾不斷用“鐵老大”這個帶著濃厚的強勢標簽來表現出鐵路部門“自以為傲”,將錯誤全怪罪在鐵路。
客觀地看,鐵路部門為解決“一票難求”的問題作了很多努力,高鐵的普及縮短了城市間的距離,提高了運輸效率;實行車票實名制打擊黃牛黨,減少了公眾的購票成本,避免公共資源被侵占浪費;開通電話購票、網上購票等多種購票途徑提高乘客購票的便利性和舒適性,增開車次,提高運量讓更多的人能踏上回家的路。
反觀我們當中不乏對鐵路有這樣的要求的人:一、票必須便宜,同時必須好買;二、火車不能開得太快,還得保證我能按時回家;三、人人都有權享受鐵路提供的低價福利,同時鐵路還不能虧損。對于這樣的要求,換位思考下是否有些嚴苛?
我們不能因為鐵路部門某一點沒做到甚至是沒做好,而全盤否定了鐵路部門這些年的努力,孰不知,少一點吐槽,多一份理解;多一點建議,少一點爭議;多一份支持,少一分打擊才是更加理性的表現。所以,別讓“春運”充滿批判的火藥味,而應理性地看待“春運”,選擇更多方式來完成自己的回家路。(周怡行)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