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式的“家校教育”理念是否可行?
時間:2018-05-15 12:31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近日,瀘州一老板放下20年生意,到女兒班上當全職“班主任助理”,劉自強堅信,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40歲的他,在學校找到一份“工作”——在女兒和侄兒身邊陪讀。劉自強去學校“陪讀”的想法,源于2015年的一次身體檢查,醫(yī)生說他可能癱瘓,他一晚上睡不著,突然意識到“掙再多的錢都不如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來源澎湃新聞網)
劉自強把這份沒有“工資”的陪娃讀書作為自己的一份工作,成為了一民“班主任助理”,在學校里,劉自強一面熱情洋溢地工作,一面又小心翼翼地守著自己的孩子。不僅成為了學校的后勤保障人員,而且資助了很多貧困學生。但與此同時會不會給子女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呢?在學校他沒有特殊對待自己女兒,但女兒還是覺得父親在學校里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壓力。劉歡說,她為父親在學校的工作感到很自豪,但也知道父親是在為她付出,她需要更努力學習。
那這種“家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否可行呢?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觀點吧,專家聲稱,孩子必須經歷獨立成長的階段。記得剛住校學習時,有好多同學因為離開家而痛哭,甚至有個被人員因為離家適應不了學校而輟學,那對于這樣的學生來說家長的陪讀就是有利的,可以讓孩子安心的投入學習;那當然也會有反方面的例子,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不太喜歡天天在家長的“監(jiān)視”下成長,對于學校的陪讀那就更是不適應,心里可能會有不同的壓力,害怕同學的嘲笑等等,這樣家長的陪讀就是給孩子帶來壓力。
所以說“家校教育”到底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主要看孩子是否適應這樣的方式,不能輕而易舉的論斷是否可行性。(文:長虹)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