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高鐵技術硬,奔跑不懼嚴寒
時間:2018-08-20 23:00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最北高鐵技術硬,奔跑不懼嚴寒
。保啡,哈爾濱至齊齊哈爾高鐵迎來三歲“生日”。
安全運行2200萬公里,運送旅客4000萬人次,相當于繞地球550圈的哈齊高鐵還有一個別稱——中國最北高寒高鐵,所謂最北高寒絕不是徒有虛名,哈齊高鐵沿線多地氣溫在零下30度,冬夏溫差近80攝氏度,在惡劣環(huán)境下,中國高鐵為什么能在超低溫中運行,中國能否實現高寒高鐵技術的對外輸出,早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眾多國家媒體關注的要點。

哈齊高鐵便捷與舒適的背后面臨的是技術困難重重,首當其沖的便是提速。嚴寒一直是列車提速的最大障礙,在高寒環(huán)境下鐵路沿線土壤中水分會凍結成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凍土,冬天凍土如冰一般隨著溫度降低而膨脹,鋼軌會被頂起;夏天冰凍消融,鋼軌便隨之下降。可想而知這種反復的膨脹收縮對鐵軌來說是巨大的考驗,鋼軌的變化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列車提速。供電設備、通訊設備等也需要特殊技術才能適應高寒天氣。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中國已經成為第一個擁有在高寒地區(qū)完全成熟的運營及建設列車得國家。
惠民促發(fā)展,高鐵走出去,經濟走進來。對于東北高寒地區(qū)的發(fā)展,哈齊高鐵無疑是東北經濟動脈中注入的一劑強心劑。哈齊高鐵連通了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三大城市還是我國重要的鐵路通道。哈齊高鐵的運營不僅僅為中國高寒鐵路建設提供經驗,還進一步加強了東北鐵路網的互聯(lián),加快了哈齊工業(yè)區(qū)的交流,為實現東北現代工業(yè)化和工業(yè)化轉型鋪設上了高架橋。
包括哈齊高鐵在內的高寒地區(qū)鐵路,已經為當地經濟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仍舊有一些問題存在。造價高便是所有高寒鐵路面臨的難題。我們已經知道高寒地區(qū)鐵路本身就已經克服重重困難,造價高便掣肘與惡劣的環(huán)境和技術障礙,目前對于這類問題可以通過高寒高鐵技術走出國門的方式來抵消高造價。早在哈爾濱大連高鐵運營時,俄羅斯政府總理梅德韋杰夫便對中國高寒高鐵做了高度贊揚,在此之前就已經簽訂了部分莫斯科高鐵項目。而且不光是高寒高鐵,中國承建的復雜地形鐵路,俄羅斯——喀山高鐵、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線、印尼、巴西等等國家高鐵和項目,已遍地開花。
從進口到輸出,從制造到創(chuàng)造,從低速到高速,中國鐵路的發(fā)展無疑是中國發(fā)展的掠影。中國速度和著時速350公里的高鐵邁進的同時,是憧憬更是前景。(韓豐基)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