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去世 賦建筑以風格讓文化以傳承
時間:2019-05-17 23:34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5、17日,著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 貝聿銘被譽為“現(xiàn)代建筑最后大師”,為了建筑奉獻了一生,是位享譽全球的建筑師。
可能對于一些人來說,貝聿銘這個名字,大家有些陌生,但是大家都應該聽過盧浮宮的透明金字塔,美國約翰肯尼迪圖書館,中國北京香山飯,蘇州博物館,東莞等等這些著名建筑。而這些著名建筑,便是出自于這位偉大的建筑師貝老之手。相信一些建筑師、設計師對貝老應該很熟悉,在大學時最先學的就是貝聿銘等一些著名建筑師的簡介及設計作品,小編作為設計專業(yè)的,則對老先生則另一番的敬佩和榜樣之情。
貝聿銘耗時15年建成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由于設計新穎,被認為是美國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貝聿銘承擔法國盧浮宮的入口翻修,以玻璃金字塔作為主入口,最終贏得法國人的喜愛。70多年的建筑生涯,貝聿銘設計了遍布世界的優(yōu)秀作品和地標建筑,讓世界看到了一位來自東方設計師的現(xiàn)代靈感,為建筑史添上一道現(xiàn)代化顏色。
貝聿銘82歲時設計蘇州博物館時,結合了東方的傳統(tǒng)美學,融合現(xiàn)代風格設計,突破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采光的束縛。他曾表示,蘇州博物館新館是他最疼愛的“小女兒”,體現(xiàn)了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他一生鐘情中國文化,心系祖國,“有種國性,深深的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貝老醫(yī)生游走在世界各地,可以說是將各國的文化都串起來,成為了世界文化文流大使,這也就使得它的設計風格是多元的,是把一個地方的背景與現(xiàn)代風格結合起來,既有年代感又有時代感。其實對于現(xiàn)在年輕的建筑師來說,就是要走出去,充分吸收和借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設計理念與風格。習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上講,如果人類文明變得只有一個色調,一個模式了,那這個世界就太單調了,也太無趣了。建筑其實是最能體現(xiàn)一個地方的文化,一個建筑就能成為一個地標,也是一種文化的碰撞。

對于我們每個人都要秉持包容心態(tài),打破文化交往壁壘,吸納各國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擔當起文化傳播民間大使,讓文明永續(xù)發(fā)展。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