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短乘長觸碰的不止是道德紅線
時間:2019-09-29 11:00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車票即是一種契約,是乘客與鐵路企業(yè)簽訂的運輸合同。“買短乘長”雖然拉“長”了自己的出行距離,卻暴露出自己的“短”,即誠信缺失,是典型的損人利己。
鐵路發(fā)售區(qū)間短途車票,是為了滿足部分乘客短途出行需求。遇到假日出行高峰,部分乘客往往有買不到票的無奈。按照相關規(guī)定,在有運輸能力前提下,乘客在車票到站前,可以通過補交票款和手續(xù)費繼續(xù)乘車,這也是為乘客著想的靈活辦法。然而,“買短乘長”可能會影響后續(xù)路段乘客的正常出行,擠占有限的公共資源,損害到他人合法權益。
“買短乘長”雖然看似占了便宜,但這種行為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個別乘客對規(guī)則缺少敬畏,對秩序缺少遵循,為此,有必要對這種行為進行約束和規(guī)范。
“買短乘長”不僅損害他人利益,還關系到全體乘客的出行安全。有些乘客故意“買短乘長”,究其根源就是一種不文明不道德的表現(xiàn),這就和排隊“夾塞”是一個道理,憑什么你明明買了短途票,卻要乘坐長途車以致擠掉其他持票乘客的乘車權利?和之前頻頻曝光的不按座乘車的高鐵霸座相比,這樣的行為就是“霸票”。
就鐵路部門來講,應盡快出臺剛性制度、完善管理和服務。在非高峰乘車期間,鐵路發(fā)售區(qū)間短途車票的確可以方便短途旅客出行又不至于造成列車運能浪費,但這只是權宜之舉,不宜成為常態(tài)。
懸衡而知平,設規(guī)而知圓。治理“買短乘長”問題,除應該加強檢票查票防止部分乘客鉆空子逃票外,還應從制度上對這一行為加以規(guī)范,如在長假高峰期限制乘客“買短乘長”的次數(shù)、針對旅客需求合理調整售票系統(tǒng)等等。而對那些利用制度上的漏洞惡意逃票的人,鐵路部門應盡快查漏補缺,織密制度之網來防止漏網之魚,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方可彰顯公平、保障大多數(shù)旅客的合法權益。黃冰倩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