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復 讓文物“活”起來
時間:2020-05-12 10:5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文物修復,讓文物“活”起來
近日,一則古代石橋被修復后面目全非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fā)關注。該古橋名為鐵梁橋,位于山西忻州,年代或可上溯至金元時期。該石橋修復后,除了橋拱外其余部分幾乎全是新修,橋上的柱子、石刻等也有部分丟失。(法制日報5.9)
我國是文物資源大國,擁有巨大的文物寶庫。隨著時間流逝,有些文物破損的情況日益明顯,像鐵梁橋這樣被修復得“面目全非”的情況并不少見,這種“整容”式的修復失去了文物本身的歷史風貌與價值,如何修復這些破損的文物,如何對這些文物進行保護,值得深思。
文物修復,應保持文物的原真性。據了解,文物保護法規(guī)定,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yǎng)、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吨袊奈锕袍E保護準則》規(guī)定,修復應保護現存實物原狀和歷史信息,應當以現存的、有價值的實物為主要依據。在修復過程中,必須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礎上平衡美感和實用性,不能因為文物與現在的審美不相符和,就破壞原真性。
文物修復,應加強建設修復隊伍。前幾年大火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文物修復師成為了備受歡迎的“網紅”職業(yè),然而現實中這一行業(yè)比想象中缺人。我國的年文物修復量正在逐年增長,但文物總量和待修復文物數量也在增長。近年來,多所高校在不斷培養(yǎng)文物保護人才,但是相比于巨大的文物數量,這支隊伍還遠遠不夠用。從事文物修復的學生少,職業(yè)現狀不樂觀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此外,文物修復人員的薪資水平也較為低下。相關部門應提高文物修復人員待遇,解決其就業(yè)中存在的問題,為文物修復隊伍注入新鮮血液。
文物修復,應完善督查監(jiān)管體系。加大對文物安全案件督查力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于不符合文物保護的要求,肆意破壞文物的一些所謂的保護方案和做法,要對作出決策的決策人、部門和評審專家,進行責任追究。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通過文物修復的方式恢復文物的原貌,體現文物的價值,讓文物“活”起來。馬燕嬌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