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送雨傘被拒, 我們該如何破解“陌生人社會”
時間:2020-09-29 15:28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今年7月份,成都突降暴雨,多名市民被大雨“攔截”在地鐵口,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冒雨跑來,熱情地將手中的雨傘和雨衣塞給大家,卻被大家“拒收”。事實證明,環(huán)衛(wèi)工人原本是好心送雨傘和雨衣,卻被誤認為是賣傘的。
“好心送雨傘被拒”,看似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實際卻反映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問題。武漢某稅務工作人員電話通知中獎的鄒女士來領獎,卻被懷疑是騙子;七旬老太不知錢包遺失,誤將聯(lián)系自己的昆明民警認作騙子;有好心爺爺看到四五歲男孩在路邊哭,便送孩子回家,卻被男孩父親誤以為是“人販子”等等。這些事件都折射出人與人之間缺乏應有的信任,社會信任危機四伏,“陌生人社會”亟待破解。
“好心送雨傘被拒”,讓我們不禁想起了“托馬斯定理”,如果人們把某個情境定義為真實的,并按這一情境去行動,那么其結果必將是真實的。而今原本是“熟人社會”,卻被誤認為是“陌生人社會”,人們怎么敢收陌生人送來的雨傘、雨衣?殊不知,美國知名學者弗里德曼描述“陌生人社會”時說,“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護我們,如警察”?磥恚词故翘幵谀吧松鐣,也并不等于人性冷漠。
此事告訴我們,面對陌生人,我們在提防的同時,不妨多試探性地證實,多往好的方面想一想,多給對方一點信任與愛心,以免冤枉“熱心腸”。“陌生人社會”增加了人與人的交往成本,需要重構社會信任。有關部門理應建立健全誠信教育機制,經常性開展誠信宣傳教育,讓誠信宣傳教育進社區(qū)、進小區(qū)、進課堂,使“有信者榮,無信者憂,失信者恥”。如此,我們這個社會才會少一些陌生人,多一些熟人;少一些冰冷,多一些溫暖。陳宜偉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