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炒茶
時間:2021-04-24 23:24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最近正是春茶上市的季節(jié),不少茶葉質量難辨、價格混亂,動輒標價數(shù)十萬元甚至數(shù)百萬元。很多茶葉營銷已經超越生活飲用品范疇,或欺詐消費者,或潛藏腐敗風險,或變身金融產品制造圈錢騙局。(2021年4月23日新華視點)
炒作千千萬,不知道什么時候炒作的風吹到了茶市場上。在炒作上,價格是最牽動消費者神經的具象符號,也是眾多炒作者屢試不爽的手段。每年的春茶原料價格不僅僅反映了當前的成交價碼,對于茶農、茶商、消費者等都會產生影響。而茶葉一般沒有明確的定價標準,這更讓“炒茶客”有了可乘之機。

尤其是,互聯(lián)網平臺屢屢爆出某某樹齡為“千年”的消息。冰島、茶王樹、千年、88萬...這些字眼足夠吸睛。稀缺的茶貴一些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炒到210萬元一斤是不是有點離譜呢?某些商販廠家,為茶葉加蓋上養(yǎng)生降壓清熱的印章。在茶市場還盛行“辦事茶”“送禮茶”“投資茶”“金融茶”的說法,以視頻為媒介,進行虛假交易,故意制造茶葉稀缺的假象,哄抬茶葉價格。
現(xiàn)在也有不少消費者出于嘗鮮的需求希望盡早品嘗到春茶,為了滿足消費需求,提前搶占春茶市場,于是乎,春茶鮮葉采摘的時間似乎越來越提前了。在春茶采摘期間進行各種惡意炒作,哄抬價格,一些地區(qū)茶農看到其他地區(qū)有人開采就盲目跟風開采,而各種不著邊際的虛假忽悠信息,也會給茶農、茶商以及消費者傳遞一些錯誤信息,最后危害茶農、茶商或消費者的權益。
任何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都不能被炒作所綁架,茶產業(yè)也不可例外。茶產業(yè)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品飲的路上來,茶葉消費也要回歸理性。生產商要立足廣大普通消費者,提供品質安全、價格合理的產品,中國茶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才能走的更穩(wěn)、更好。消費者也不能成為“炒”茶的幫兇,不能輕易聽信網絡上營造出來的各種假象,畢竟沒有市場也炒不起來。(張敬)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