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歷史探秘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寶船有多大?
時間:2020-06-04 16:47   來源:清風明月逍遙客   責任編輯:沫朵
  原標題:歷史探秘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寶船有多大? 

  鄭和,中國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公元1405年至1433年間,鄭和率海上艦隊曾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那么,有如此霸氣的航海經歷的鄭和寶船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文獻記載:“寶船六十三只: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光看數據,你可能沒有什么概念,那么按照明朝一丈等于3.2米來計算,鄭和寶船中的“大者”長度達到140米左右,“中者”有118米左右。這個數據最早出自參與下西洋的馬歡在回國之后所寫的《瀛涯勝覽》,但是這里有個問題,他提供的數據是否準確?這種超過百米的船只,在世界船只歷史上究竟是什么樣的等級?

  我們來對比一下歷史上著名的木制戰(zhàn)艦,比如巨型戰(zhàn)艦西班牙的“圣三位一體號”和法國的“瓦爾密號”。這兩者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沉重的船體,雖然他們都有先進的帆索系統(tǒng),但是在風力較小的情況下,依然行動緩慢。船身較大的“瓦爾密號”,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甚至不得不依靠蒸汽船將其拖到合適的炮位。雖然鄭和寶船不像這兩艘戰(zhàn)艦一樣攜帶了大量火炮,但考慮到寶船兩倍以上的船長,重量也必然會超過“圣三位一體號”和 “瓦爾密號”。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蒸汽機出現(xiàn)后,可以讓更大體積的木制船航行在海上,但是作為近代船長記錄的保持者,英國皇家海軍的“沃登爵士號”受制于木質材料的強度,船長也止步于85米。直到后來金屬船殼的出現(xiàn),才能讓船只的長度突破百米。

  有人可能會說,說不定是明朝初期的船工掌握了什么秘傳的技術?

  首先,船只做得越大,意味著船的重量越重,但是在蒸汽機出現(xiàn)之前,有限的風力推動巨大的船體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要通過減少某些結構讓船體減重,又會降低船身的強度,是不可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的。

  有了這些作為考證,想要確定鄭和寶船的大小,就必須先確定鄭和寶船究竟屬于哪一種類。這里有兩個重要的線索:鄭和寶船的主要建造地太倉,以及在太倉寶船建造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舵桿。

  早在宋代,太倉就成為中國重要的造船業(yè)基地。在元朝,伴隨著政府組織的大規(guī)模海上漕運,太倉一躍成為整個東亞地區(qū)最大的造船業(yè)中心。因此,明朝將太倉選為下西洋船只建造的中心。

  在太倉地區(qū)生產的海船,主要是向北沿海岸運輸漕糧的沙船。這種船有一個特點:它們的平底結構使沙船吃水更淺,有助于在近海岸地區(qū)使用,但是這種船只的結構抗浪能力較差。因為這個巨大缺陷,沙船無法成為鄭和下西洋的選擇。這一點從太倉寶船建造遺址出土的舵桿中也能找到蛛絲馬跡。

  依據沙船來反推,鄭和寶船應該有多大呢?
 
  由于太倉出土的寶船船舵并不完整,而且隨著船只的增大和航線的情況,船舵的大小也必然會有較大的比例變化。太倉寶船建造遺址出土的船舵長11米,它所屬的船長應該在40米左右,因此很有可能,鄭和寶船的船體長度實際上是在45米至50米之間。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