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選擇了漢高祖劉邦 只能說明時代變了,而且非變不可
時間:2023-06-11 18:58 來源:寵物小星球 責(zé)任編輯:沫朵
原標(biāo)題:歷史選擇了漢高祖劉邦 只能說明時代變了,而且非變不可
劉邦和項羽是兩種人。
“逞匹夫之勇,行婦人之仁。“這是韓信給楚王項羽的評價。
匹夫之勇,說白了就是英雄主義。在項羽眼里,天下英雄只有一個,就是他自己。因此項羽身為主帥,卻喜歡沖鋒陷陣。每次戰(zhàn)斗都身先士卒,自然也所向披靡,但結(jié)果并不好:別人不是成了飯桶,就是草包,沒了用武之力。這其實是自己孤立了自己。逞匹夫之勇者,必行婦人之仁。項羽慰問將士,同時將功賞歸己。于是變成了小家子氣。“于人之功無所記,于人之罪無所忘,戰(zhàn)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這似乎使得很多人不愿跟他。
劉邦則不同。在他那里,張良是貴族,陳平是寒士,蕭何是縣吏,韓信是游民,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彭越是強(qiáng)盜,周勃是吹鼓手。劉邦卻一視同仁,各盡所長,毫不在乎別人說他是雜牌軍,草頭王。
劉邦以亭長出身,他是流氓,卻是流氓中的英雄,甚至天生就是領(lǐng)袖。他能決策,會用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而且一旦任用,就會給足政策和獎賞。
其實,他倆的出身本就有天壤之別。項羽一族原本就很顯貴,其世代都是楚將,因戰(zhàn)勛卓著而被封在項,故以項為氏。劉邦,據(jù)說“小字季,即為易名邦“。也就是說,他當(dāng)了皇帝之后,才有了正式的名,叫”邦“。季,也不是字,是排行最小的意思。
論個人能力和魅力,,劉邦比不上項羽。但天下大事,卻不是一個人可以搞掂的。“天下苦秦久矣”,那個備受壓迫的時代,要培養(yǎng)出一個能夠縱橫天下的團(tuán)隊,靠的是利!
陳平曾當(dāng)著劉邦的面這樣說過,項王恭敬愛人,大王粗俗無禮;然而項王吝嗇小氣,王上出手大方,因此大家都到漢營來。
這也必然導(dǎo)致兩人有了不一樣的結(jié)局。
當(dāng)韓信的齊軍,彭越的魏軍,相繼到位。漢齊魏三軍齊發(fā),會師垓下,拜訪項羽。就在此時,上演了霸王別姬的悲壯故事,唱出了那句“虞兮虞兮奈若何”。
其實項羽可以不死的。但他自認(rèn)為無臉見江東父老,自認(rèn)為“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最后,他選擇了戰(zhàn)死。于是便有了這樣一個畫面:一頭代表著英雄氣質(zhì)和貴族氣質(zhì)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獨地死去,而一群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則一擁而上,恣意踐踏。他們每個人都扯下一塊豹皮或者一根虎骨叼在嘴里,準(zhǔn)備回去邀功請賞。而在不久前,他們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一個英雄,就這樣不得善終。這是項羽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人們都說,歷史只會記住勝利者的名字。然而在楚漢爭霸的故事里,雖然劉邦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但是項羽作為一個失敗者,他的名字卻也讓后人所牢記。“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項羽的崛起和覆滅都源于他的英雄主義。但這是歷史記住他的主要原因。項羽的個人英雄主義,雖然無法讓他奪去天下,但卻因為個人英雄主義,項羽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也為后人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話。另外,他有審美能力,他的征戰(zhàn),別姬,孩子氣,都很好看。
反觀劉邦,更多的是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以利維系整個團(tuán)隊,一心得到整個天下,得到天下后又殺害眾多諸侯只為手握天下。
很顯然,講審美,選項羽;講實惠,選劉邦。
貴族的時代講審美,平民的時代講實惠。
歷史選擇了劉邦,只能說明時代變了,而且非變不可。
在這背后,是一個充滿英雄氣質(zhì)和貴族精神時代的終結(jié);一個崇尚利欲和權(quán)欲的時代的肆意妄為。
因歷史的需要,出現(xiàn)了劉邦和項羽,試圖推翻秦的霸道苛政。同樣,因歷史的需要,劉邦滅了項羽。因為,皇帝畢竟只有一個,皇權(quán)也只能由一人掌握。恰好,劉邦的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更符合那個時代及那個時代的人。但我們也欣賞著項羽的英雄主義,欣賞著霸王別姬這個悲情的故事。
但我們應(yīng)該不會有人喜歡那個時代,充斥著權(quán)欲和利欲,冷酷無情,摧殘人性。一部分人備受壓迫,一部分人玩弄權(quán)利,還有一個企圖握天下于手中的皇帝。
劉邦和項羽只是那個時代的兩個鮮明寫照
很慶幸,我們活在一個和諧的時代,至少我們應(yīng)該欣慰這一點。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