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許多媒體專門報道國內某些略為知名的藝術家的生存狀態(tài)和新興行業(yè)——畫廊的生存狀態(tài)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引起自己的一些個人觀感。
例如有媒體說,最近十年書畫市場普遍容易賺錢,許多人以投機的心態(tài)投入了大量資金來炒字畫藝術品,不管價格如何、質量如何,買入大量作品,然后參與炒作,短時間內爭取最大利益化的回報,近十年所謂的市場把許多畫家抬成了巨富。
現(xiàn)在市場又顯示進入冷靜期,之前火熱的情況有所退潮,書畫市場也面臨財務風險和危機;對于畫家和畫廊畫商是一個需要面對的現(xiàn)實情況。
藝術市場從來不能“走捷徑”
以自己個人過去粗淺的十幾年畫廊營運推廣經歷上局部觀察,藝術作品的市場經營和推廣從來就沒有任何快速的捷徑可循。目前出現(xiàn)的三線畫家暴富現(xiàn)象本身是國民受眾對文化藝術欣賞水平上的真空,更是整體的悲哀,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未被開發(fā)推廣的畫家,缺的是獨具慧眼的有實力的藝術品營運者和資金投資人。
說到藝術家與專業(yè)畫廊之間的合作關系,從來就是一種相對來說如同戀人般的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互相依存的,唇齒相依的。眾所周知畫廊是藝術市場中最重要的中介機構。撇開那些少數(shù)極為成功的,我們應該想想,成功的畫廊數(shù)量為什么如此之少?從最簡單的經濟角度來分析,應該讓任何潛在的畫廊主冷靜下來:這是一個低效的市場,嚴重地供大于求。但一個更深入的問題是畫廊主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他們一直沒有改變他們的經營模式。
有“藝術操守”才能打持久戰(zhàn)
一個藝術家在社會中更重要的是保持應有的藝術素養(yǎng)和藝術操守。
畫商給畫家提供服務,畫家給畫商應有的回報,本來是一種很默契的合作。但是,許多畫家隨著個人知名度和地位的變化,這種默契屢屢遭到破壞,當今藝術界出現(xiàn)的種種大師直接引領和影響著藝術界的發(fā)展,如果大師們沒有保持好個人操守,不僅會毀了個人形象,也會給整個藝術界帶來負面影響,藝術家一定要強化個人藝術操守。
在藝術圈,經紀人推介、包裝藝術家,合作推廣,讓價值更大化,是一個接力棒,藝術家找到經紀人,經紀人通過商業(yè)運作將藝術家推向市場,從而經紀人和藝術家雙雙獲利。從此藝術家有了更高的知名度,作品為更多人收藏;經紀人獲取了經濟利益,如此良性循環(huán)下去,前景必然是光明的。而在現(xiàn)實中,卻出現(xiàn)了很多能合作不能共贏的案例,藝術家與經紀人雙方在良好的開頭后逐漸走向惡性循環(huán)。當藝術家享受市場經濟帶來的物質和知名度、地位等時,是否還記得當初是怎么得到第一個機會的呢?
畫廊與畫家的合作關系建立于彼此的共同目標和愿意各自付出一定的投入。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