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尋人啟事再敘中華美德孝道之意義
時間:2012-10-21 18:47 來源:時評界 責任編輯:毛青青
最近,在桂林市區(qū)以及桂林的各大縣城,很多人每天都會見到幾輛車身貼滿尋人啟事的小車在大街小巷不停穿梭。這是老家耒陽的文輝四兄弟在尋找他們73歲、患有老年癡呆癥的母親。自她8月1日走失至今過去兩個多月,四人一直沒有放棄。央視新聞聯播19日播出了一段3分鐘的報道,20日播出事件追蹤。(10月21日《華聲在線》)
俗話說:娘痛兒,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我看了三十多年的《新聞聯播》了,還很少見到這樣以宣傳孝道來播出的“尋人啟事”,可見文輝四兄弟的行為不僅感動周邊人,也讓整個社會為之動容,傳統民族精神又一次挑戰(zhàn)當今的金錢物質觀。
古有為讓父親睡個安穩(wěn)覺而恣蚊飽血的吳猛,今有背父求學的洪戰(zhàn)輝,可以說從古到今我們國家不缺少“孝道”之人,蘇轍曾經說過:慈孝之心,皆有之。孝是人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說掩蓋了,有些人對父母缺少了關懷、有些甚至對父母拳打腳踢,以為父母老了,不中用了,殊不知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這些人難道真的不如烏鴉、不如羔羊嗎?
相信大家看過這樣一個廣告片吧:廣告里介紹一個老母親準備了一桌好飯菜等兒女們回家過年,卻等來了兒女各人有各人事的電話,老人獨坐在椅子上,看著外面的繽紛的煙花,眼里含著期盼的淚水,無不使人感動!這個廣告片,具有很強現實意義,著實讓我們做兒女的有所領悟和羞愧,父母給予我們太多,孩子們長大了,又給我們的父母什么呢?世界上只有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因為他們養(yǎng)育孩子不是圖孩子長大了需回報,他們默默的付出,黑發(fā)熬成了銀絲、脊梁成了彎背,他們沒有一句怨言,心甘情愿!
孝道不是很困難的事!有首歌唱得好:;丶铱纯——找點兒空閑,找點兒時間,給老人捶捶背、揉揉肩,想想看,這些事情是多麼的容易能做到,而如今的我們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做的是讓老人更辛苦、更傷心,孝道不是用金錢和物質來換取的,孝順也并非作秀和擺樣子,孝順就是簡單的問候、輕輕的關懷和細細的聊天。
文輝四兄弟喚起了多年來被我們掩埋掉的那份傳統,他喚醒了每個人去尋找逝去的親情,那是我們對父母的一份愧疚和責任,不要讓孝道這朵中華民族奇葩變樣甚至在我們這代人中凋謝,要讓這朵奇葩可以像甘泉一樣澆灌著我們這個民族的繁榮和昌盛!
原文標題:蔣芙蓉:從新聞聯播尋人啟事再敘孝道
本文來源于錢塘在線:http://www.hz1188.com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