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技藝還能再次綻放生機
時間:2018-12-18 16:56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洛寧竹編》屬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張永杰是洛寧竹編代表性傳承人。然而受利益驅動,許多竹農和竹編藝人紛紛改行,竹編藝人青黃不接,洛寧竹編的傳承和發(fā)展受到嚴峻挑戰(zhàn)。幸好改變正悄然發(fā)生,短視頻的發(fā)展縮短了手藝人和潛在傳承人之間的距離,也為這些埋頭專注手藝的匠人打開了通往市場的大門。(12月14日《南方都市報》)
中國的發(fā)展是在太快,快到老祖宗的技藝被直接湮沒,太多非遺級別的技藝已經失傳或者只剩下幾個老人仍然在苦苦堅守,還好近年來又有些有心人注重保護老祖宗們的技藝,這次是短視頻,以后還會有更多的方法。
其實這種傳統(tǒng)技藝在公眾視野中的淡化也是社會現(xiàn)實導致的,現(xiàn)在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機器大生產早已實現(xiàn),方便快捷才是人們最喜歡的消費方式,快餐、網購、快遞都是搶的一個快字,所以那些精細慢吞吞的傳統(tǒng)技藝就被忽視了,但是這些技藝已經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生存手段這么簡單,其中飽含的人們的生活記憶才是最值得人們珍視的,所以對于這些傳統(tǒng)技藝的保護工作必須要到位,不然幾十年后的子孫們拿什么回憶老一輩的生活呢?
但是,現(xiàn)在對于非遺級技藝的保護與傳承發(fā)展還是一個很低級的階段,只是簡單的申請了非遺的級別,保護是做到了,但是所謂的傳承發(fā)展只是空談,讓人扼腕嘆息,這也是正常的,這些傳統(tǒng)技藝的效益并不算太好,而且學習時間長、學習難度大,更是阻撓了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發(fā)展,這也是現(xiàn)實。
但是也并不是毫無方法,比如以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應用的積極開拓,讓這些將要被人遺忘的技藝“活”了過來,其中生動的技藝以及悠久的歷史內涵將人們打動,直接的激發(fā)了公眾對于這些技藝的興趣與喜愛,訂單的劇增、學徒的遠道而來以及公眾對于這類技藝的關注,老祖宗們的技藝又活了過來。
只要積極探索,老祖宗們的成果還是會再次綻放勃勃生機的。文|劉崗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