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禁止外放”守住文明底線
時間:2019-10-28 10:09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地鐵里吃東西、手機追劇外放聲音、車門關閉后扒門……這些廣為詬病的行為都上“乘客行為黑名單”了。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日前發(fā)布,對乘客在地鐵內一系列行為進行規(guī)范!掇k法》將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10月27日《北京青年報》)
少數乘客坐地鐵時,因外放聲音過大、吃東西、扒車門等,干擾到其他乘客,頻頻引發(fā)乘客之間的矛盾沖突,誘發(fā)地鐵安全問題,亦屢屢成為網絡輿論的熱點話題。此前部分城市已經發(fā)布了地方條例,紛紛禁止乘客在地鐵外放、吃東西等,獲得廣大市民的認同,但由于缺乏統(tǒng)一標準,各地規(guī)定不盡相同,存在很大的爭議性。此次由交通運輸部頒發(fā)《辦法》,對地鐵文明行為予以規(guī)范,并實現了全國統(tǒng)一標準,有利于統(tǒng)一管理。
截至2018年底,我國內地共有24個省份的35個城市開通運營軌道交通,運營線路171條,運營里程5295公里,2018年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約212.8億人次。目前還有部分城市正在修建、擴建地鐵,預示著未來擁有地鐵的城市總數將更多,客運量也將隨之持續(xù)增長,地鐵成為很多市民的日常出行交通工具,與之相伴的則是地鐵文明問題,也會越來越重要,需要有全國統(tǒng)一的法規(guī)予以規(guī)范。
《辦法》明確了地鐵乘客行為規(guī)范的具體要求。規(guī)定乘客應遵守票務管理規(guī)定,明確了影響運營安全的10類禁止性行為,以及影響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要求乘客在疏散時服從工作人員指揮和引導,提倡文明乘車美德等。對于“拒不遵守乘車規(guī)范的,運營單位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應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令地鐵工作人員有了制止不文明行為的依據,對不聽勸阻、制止無效的,則可以報給有關部門,根據相關法律予以處罰。
地鐵車廂空間狹小、封閉,高峰期客流量很大,造成車廂擁擠不堪,乘客之間的距離很小,不可避免會因不文明行為,而引起一些摩擦、沖突,如果不及時制止的話,可能釀成更大的糾紛,甚或上演口角、肢體暴力沖突。這樣的不文明行為,在各地城市的地鐵里,每天都在上演著,經由媒體、網絡曝光的,只是極少數典型事件。
顯然,基于維護地鐵安全秩序,保障市民享受安靜、有序的乘車環(huán)境,倡導文明乘坐地鐵,對不文明行為予以禁止和處罰,乃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地鐵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能夠滿足廣大市民的交通出行,而地鐵文明乘車規(guī)則的建立,則是為了保障每一位市民的利益,也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有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規(guī)范標準,就能夠引導市民共同遵守,促進社會文明意識的提升,讓文明出行伴隨大家,以守住文明底線! 〗卤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