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校園霸凌說“不 ”
時間:2020-06-23 09:19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霸凌”,是一種有意圖或無意圖單純習慣性的攻擊性行為,通常會發(fā)生在力量不對稱的人之間,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與譏笑、嫉妒性的辱罵和諷刺等。而發(fā)生在學生之間的霸凌,又稱為校園霸凌,通常表現為一個學生長時間并重復地暴露于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是長期性多發(fā)性事件。
近年來,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而去年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再次將校園欺凌和暴力推上熱潮,引發(fā)熱議,“起外號”、“剪頭發(fā)”、“扇耳光”、“拍裸照”等事件不僅發(fā)生在電影中,現實生活中,這類事件也頻頻發(fā)生,屢禁不止。相對而言,青少年在成長過程比成年人心理承受力低,抗挫折能力弱,校園霸凌給青少年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F如今校園霸凌愈演愈烈,不容忽視,如何加強校園環(huán)境安全的治理,遏制校園暴力和欺凌事件發(fā)生,已成為我們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牢記“NOT”原則。“N”是指“not”,不要沉默。面對校園欺凌,我們不要沉默,要勇敢面對,不要“息事寧人”。“O”是指“off”,離開。遭受校園暴力時,要迅速離開,遠離危險,向學校尋求幫助,必要時需要拿出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權益。“T”是指“talk”,說出來。面對校園霸凌,要學會發(fā)聲,一定要說出來,跟父母說,跟老師說,同時可以撥打12309檢察服務熱線尋求幫助。
二、加強立法,建立校園霸凌預防機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針對校園霸凌,立法部門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細化懲治標準,明確界定認定標準,使校園霸凌和學生間玩笑區(qū)別開來,讓校園霸凌有法可依,同時還需要降低處罰門檻,建立專項校園霸凌治理機制,有的放矢,預防犯罪。
三、多方合作,建立協調聯動機制。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應該多多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做到早預防,早引導,早發(fā)現,早解決;學校需要加強管理,開展預防校園霸凌專題教育活動,增設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講述校園霸凌的危害,以及告訴同學們面對校園霸凌應如何應對;明確司法機關責任,對涉及犯罪的校園霸凌事件,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黃文靜)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