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地位顯赫的人對于兒女們的要求都是十分嚴苛的.而且,尤其是在飽讀詩書的學習方面,則更加嚴苛.對于南朝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個兒子蕭綱來說,也毫不例外.他對二兒子大心的 祈求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只有對所學知識爛熟于心,才能用起來游刃有余,心想事成.
蕭綱,天資聰明,史稱“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世,結目必記,篇章辭賦,操步立成;博宗儒書,善言玄理”.而且,他“天才縱橫,冠于古今”.大通(527——534年)中,蕭綱被立為皇太子.侯景之亂,被擁為帝,在位僅兩年(550——551年)即被侯景所殺.一生著述頗豐,共三百五十九卷.蕭綱在寫給二兒子大心的家書《誡當陽公大心書》中曰:“汝年時尚幼,所闕者學,可久可大,其唯學歟,所以孔丘言,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若使墻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
也就是說,你年齡還小,所缺的是學習,從長考慮有大用處的,就是人們的學習.孔丘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并其冥思苦想,卻得不到什么好處,那就不如去學習.”如果人們不學習,就如同面壁而立,一無所獲;猶如彌猴戴著帽子,虛有其表,這是我所不贊成的.做人的道理與寫文章不同;做人首先要謹慎持重,寫文章卻不能受到約束,而且要放姿任性.
只有明白學習的道理和好處,才能讓自己潛心專研學習,并獲得更多學習興趣和樂趣.學習是為了一個人的一生,而不是為了眼前的急功近利.只有把眼光放遠一些,才不會覺得學習不重要;只有把學習當成不可缺少的事情,并像孔子那樣愛學習,才能為自己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基礎.學習必須扎扎實實,不圖虛名;學習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要讓它成為自己的立身之本.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習之前首先要學會怎樣做人.做人既要踏踏實實,又要堂堂正正.只有讓自己有一個好人品,才能真正認識到做人的重要性,才知道為啥做人和寫文章不一樣.學習不能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而且要博覽群書,在學習中動腦子,勤思考,在不斷感悟中增長才干.
在蕭綱給二兒子大心的家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作為父親的蕭綱不僅警示兒子要格外重視學習,而且明白無誤地告訴兒子為什么要學習,應該怎樣學習.而且,強調(diào)了應當懂得怎樣做人的重要性.只有把堂堂正正做人和認真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并讓自己受之于終生.
蕭綱給二兒子大心的家書既言簡意賅,又重點突出;既深入淺出,又通俗易懂;既有深刻的哲理,又引用孔子對于學習的見解,讓兒子加深思想認識;既入情入理,又充分表明了自己對于學習的深刻認識和原則要求,而絕不是讓兒子用學習來裝門面的,而是要讓兒子成為真才實學的人.
只有用心去學習,才能讓所學知識了然于心,永遠不會忘記;只有在學習中善于思考,才能把所學知識弄通弄懂,不讓自己不懂裝懂;只有擺正學習態(tài)度,才不會把學習當成多余的負擔和精神枷鎖;只有學而不厭,持之以恒,才能讓所學知識成為自己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只有早做準備,自己才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只有早做準備,自己才不會“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因為,世上所有的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提供的.只讓自己站在人生的制高點,才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站得高看得遠,自己才能擁有超凡脫俗的格局,而絕不會讓自己變成井底之蛙.
而且,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不能被年齡小而困惑.只有讓自己盡快融入知識的海洋當中,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無怨無悔.(郭喜林)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