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一大早,一個大家都很感興趣的詞條,突然出現(xiàn)在各大網(wǎng)站的熱搜榜上。
這個熱搜詞條就是:
“范思轍,摘不掉的大金項圈”。
這個詞條之所以能登上熱搜,而且能沖上熱搜榜第一,原因很簡單,因為不少觀眾都注意到了這個金項圈。
明晃晃的掛在范思轍脖子上,想不注意都難。
既然注意到了,那么就有觀眾問了,范思轍為什么要帶這樣一個金項圈呢?
首先,范思轍帶這個金項圈看著突兀,但其實放在劇中很正常。
在古時候,因為醫(yī)療條件有限,所以孩子的夭折率很高,加之當時的人都比較迷信,所以就有了用項圈套住孩子,孩子就會容易養(yǎng)活,平安長大的說法。
而范思轍的年齡設(shè)定是15歲,所以帶個項圈很正常。
至于為什么是金項圈,自然是范思轍土豪。
一般人家的孩子,帶個銀項圈就算很了不得了,比如魯迅筆下的少年閏土,脖子上就帶著一個銀項圈。
還有更窮的,可能只能帶個銅項圈,或者銅鎖之類的。
但范思轍何許人也,即便不說家世,他的賺錢能力也是一流。
尤其是開了包月樓之后,更是日進斗金,所以他給自己置辦個金項圈,非常符合他的人設(shè)和年齡。
有網(wǎng)友經(jīng)過計算之后估價,范思轍脖子上的這個金項圈放到現(xiàn)在,大概值30萬人民幣。
就拿《慶余年》中的二皇子來說,這個人物有趣就有趣在他無時無刻不在吃。
只要是和二皇子有關(guān)的鏡頭,十個鏡頭里有九個鏡頭都是吃著東西的,另外那一個沒吃東西的鏡頭,大概是拖拉著鞋,大大咧咧的蹲在某處。
這就是“人物”有趣的地方,也是角色的“記憶點”。
而范思轍有趣的地方在于他三句話不離錢,這個角色記憶點,就是他的金項圈。
觀眾想起范思轍這個角色,就能想到他極具土豪特色的金項圈,由此想到這個人的性格和人物設(shè)定。
這是編劇討巧的地方,但也是成功的地方。
所以,無論是劇內(nèi)還是劇外,這個金項圈都有不小的作用。
目前,觀眾還不知道這個金項圈是編劇想出來的還是導(dǎo)演想出來的,但無論是誰想起來的,都足以從側(cè)面證明,這部劇的主創(chuàng)確實功底深厚。
畢竟,讓一個人有記憶點并不容易。
在《慶余年2》中,用一件飾物就能突出一個人物,突出之后還能讓觀眾記住這個人物,記住之后還不覺得這件飾物搶戲,這很難。
知道這個技巧的編劇和導(dǎo)演不少,但能做到的卻不多,《慶余年2》做到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