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鮑姑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鮑姑,晉代上黨(今山西省長治)人,醫(yī)家葛洪之妻。葛洪去世后,鮑姑繼承丈夫衣缽,來到嶺南苦心鉆研醫(yī)術,尤長于灸法,以治贅瘤與贅疣擅名。她的灸術流傳了幾代。鮑姑去世后,嶺南人民修建鮑姑祠,以志紀念。
唐代女道士胡愔,號見素子,居太白山(位于陜西郡縣南)。她在養(yǎng)生長壽和吐納導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著有《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圖》《補瀉內景方》等。
宋代有兩位女名醫(yī),一位是著名婦科醫(yī)生郭敬仲的母親馮氏,她擅長治療婦科診病,曾入宮為太后診病,一劑便見效,被宋高宗封為安國夫人。
另一位是女外科醫(yī)生張小娘子。張小娘子醫(yī)術高超,臨床經驗豐富,尤其對患有瘡瘍癰癤的病人可謂是刀到病除,立竿見影,受到了時人的愛戴。
談允賢,明代女醫(yī)生,江蘇無錫人,其祖父、祖母精通醫(yī)藥,將全部秘方和制藥工具傳授給了談允賢。談允賢看到很多婦女患了婦科病后羞于診治,便專攻婦科,由于她苦心鉆研,終于成為當?shù)氐?ldquo;婦科專家”。
50歲時,她寫成了醫(yī)學著作《女醫(yī)雜言》,收載婦科病案31例,涉及流產、經病、產后諸疾、腹中結塊諸證,成為我國古代極少見的?漆t(yī)案書。
清末女名醫(yī)曾懿,字伯淵,清咸豐二年(1852)出生于四川華陽縣一個官紳家庭。曾懿一生行醫(yī)無數(shù),著有《醫(yī)學篇》一書,分為《診病要訣》《雜病秘笈》《幼科指迷》《寒溫指迷》《婦科良方》《外科纂要》等六輯,對后世影響很大。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