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風(fēng)云變幻、群雄逐鹿,最后成就一番大業(yè)的只有劉備、曹操、孫權(quán)三家。但和曹、孫相比,劉備的出身 ,勢力最弱,最后能占據(jù)巴蜀,靠的就是識人、用人的本事,身邊聚集了一大批當(dāng)時謀者將才,只可惜他這本事沒能讓基業(yè)萬世不敗,他死后,蜀漢就逐漸滑坡,最終被滅。很多人將其滅國的責(zé)任都?xì)w咎在了他所選擇的后繼者劉禪身上,說他是扶不起之人。
如今,在呵斥一些不成器的后輩時,長輩們時常會說他們是“扶不起的阿斗”,由此可見蜀漢后主劉禪的無能形象在世人心中已然根深蒂固。那么問題來了,拋開演義情節(jié)不談,歷史上的劉禪真有這么昏庸不堪嗎?對現(xiàn)存史料進(jìn)行抽絲剝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位蜀漢后主其實還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值得玩味的是,從這些細(xì)節(jié)來看,劉禪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昏聵無能。
其實很多人覺得他無能是因為覺得他在政事上無所作為,都要靠諸葛亮扶持,如果沒有這位丞相,他早就撐不起大業(yè)了。但事實是,丞相死后,他在皇位上依然坐了三十年,試問一個無能、軟弱之人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嗎?他說過的三句話,倒是可以暴露真相,證明他本人并不蠢笨,而且是非常有智謀的。
第一句是他對諸葛亮說的,當(dāng)時他父親去世,諸葛亮依然執(zhí)著于要北伐,朝中反對聲很多,但任誰勸說也沒用。因而朝中就有人趁機(jī)挑撥諸葛亮和劉禪的關(guān)系,于是劉禪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信中寫了這么一句話:“丞相要自立否?”諸葛亮看后驚出一身冷汗。頓時明白了這位新主的意思。他自己太過于強(qiáng)勢,堅持要北伐,在旁人看來就有弄權(quán)的嫌疑,這個時候劉禪這一句話不僅以退為進(jìn)僅點醒了諸葛亮,讓他想起來誰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還能夠勸阻了諸葛亮,讓諸葛亮不再繼續(xù)執(zhí)著北伐。
而第二句話是說給姜維的。諸葛亮死后,姜維主持蜀漢大局,姜維接過了北伐的大旗,但在姜維北伐期間,劉禪不聽諸葛亮臨死前的囑咐,寵信小人黃皓?纱巳司褪且粋小人,諂媚且野心勃勃,他在朝堂上排除異己,培養(yǎng)自己方的勢力。姜維就上書給劉禪勸他不要在寵信小人,以免導(dǎo)致朝局混亂,佞臣當(dāng)?shù)。劉禪看后只回了一句話:黃皓一小人,不要太在意。姜維看到這句話后,瞬間明白劉禪不是自己以為的那么無能,他不用手段對付朝中的小人,只是懶得理會,也想要通過這些人達(dá)到一種制衡。
最后一句話大家都比較熟悉,公元263年,曹魏舉兵攻打蜀國,蜀國自愿投降后,魏元帝封劉禪為安樂公,都城洛陽。有一天,司馬昭邀請劉禪來自己家中做客,宴間,司馬昭有意安排蜀國的歌舞雜耍給劉禪看,過后司馬昭故意諷刺劉禪,問他“頗思蜀乎?”,劉禪直接就回答“此樂間,不思蜀”。表面上看,劉禪就是一個無恥的亡國之君,可知道劉禪為什么這樣說?劉禪知道,他現(xiàn)在是寄人籬下,在人家的一畝三分地,昨天還是皇帝,今天就是安樂公了,他這樣做是為了保命而已,劉禪若不這樣說,司馬炎肯定會忌憚劉禪,會想方設(shè)法除掉他,所以這就是最好的保命辦法了,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所以劉禪可不是什么我們印象里的無能之人,而是有智慧的人。
其實,像劉禪這種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見,表面上憨憨厚厚的,真玩起心機(jī)來,一定會弄你個措手不及,畢竟這類人一直都被劃分在“人畜無害”的行列里。就像長坂坡上的張飛,弄了幾匹馬拉著樹枝,搞得身后烏煙瘴氣,曹操也搞不懂這個看似只有一身蠻力的武將,身后到底有沒有人!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