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來拯救“舌尖上的安全”?
時間:2016-07-15 09:52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咸香可口的農家自制臘肉香腸,野味十足的農家飯……隨著回歸自然風尚的興起,人們越來越熱衷發(fā)掘這類原生態(tài)美食。然而,在這些美味的背后,都離不開一種食材——鹽。然而,每天必備的食材,觸碰舌尖的元素,卻被利益熏心的人所利用。近日,貴州警方偵破一起假冒偽劣食鹽系列案件,犯罪分子竟然將畜牧用鹽違法銷售給群眾食用,而這種鹽在農村地區(qū)廣受歡迎,被用于腌制臘肉、香腸、日常炒菜等?春舐柸寺犅,吃后貽害無窮。一直以來,中國美食在全世界備受追捧,尤其是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油、炸、烹、炒等各種制作美食的方式都離不開食鹽。
據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銷售假冒偽劣食鹽違法犯罪嚴重擾亂了食鹽市場,群眾長期食用這些假劣鹽,將危害身體健康甚至影響人口素質。尤其是在農村,群眾缺乏辨別知識以及對正品商品的辨別技巧,對健康以及正品商品的普及力度還不夠,那么,該如何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呢?
在筆者看來,對于普通群眾來說,不能貪圖便宜購買沒有商標包裝的塊狀食鹽,通過收看電視或者收聽廣播等增強辨別意識;對于工商部門來說,加大排查范圍,尤其注重對農村地區(qū)各個小賣部、商店、集市的排查,增強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和懲罰力度;對于地方鄉(xiāng)鎮(zhèn)政府機關的食品安全部門,不斷增強村民的安全意識,普及健康知識和正品食品的辨別能力;對于銷售者來說,提升自我的職業(yè)道德,堅決不售假,給群眾一份安心,保自己一份良心。當然,說得好不如做的好,舌尖上的安全,涉及千萬百姓的健康,只有全社會都高度重視起來,真切行動起來,共同發(fā)現假貨、打擊假貨、嚴懲假貨,讓假食鹽無處可藏,無利可賺,讓舌尖真正安全起來。(靈眸淺曦)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