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解釋稱,自己會有感而發(fā)完全是因為看到許多人對新聞的認知存在讓自己“著急”的地方。“因為柴靜關(guān)于如何做新聞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廣為流傳……于是我很著急,作為一個新聞人,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我忍不住要談一談我的看法。”
三談:“不動聲色的煽情像一劑麻藥”
在今日中午發(fā)表的博文中,閭丘露薇再次強調(diào)了身為一個媒體人和記者,她對自己的定位和堅持。
她表示,作為記者時,自己必須盡量保持客觀,不要在報道里面摻入個人立場和情緒,“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新聞事件本身,提供盡量多的資訊”。因為“記者的職業(yè),就是代替公眾,去追尋原因”。但自己作為專題欄目的主持人和電視評論員時,又需要改變“當記者的那種,不總結(jié),不下結(jié)論的習慣”。
閭丘解釋稱,自己之所以對這個問題如此較勁,是因為“怕大家討論起來,可能會看似熱鬧,卻毫無交集”。她同時也調(diào)侃了自己之前批評柴靜引起的風波。“我談專業(yè)問題,對方來一句,你是個人恩怨。”
此前,有網(wǎng)友批評柴靜在節(jié)目中“表現(xiàn)太過,經(jīng)常流露個人情緒,但又聲稱自己角度客觀”。閭丘露薇在文中寫道:“任何希望帶動觀眾情緒的舉動和出發(fā)點,都違背做新聞的原則……深入骨髓的煽情,是表面平靜的讓人難以察覺的,就好像一劑麻藥,讓你依然停留在感動的層面,停留在似是而非的層面,以為很深刻,于是不再去追究原因。”
文末她承認,自己距離記者這個職業(yè)的要求還有很長的距離。但對于追究原因的專業(yè)標準而言,“不能因為做不到,所以不做也沒有錯”。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