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一分錢被改一元錢 是否是畫蛇添足
時間:2019-09-11 17:34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兒歌“一分錢”被改“一元錢” 是否是畫蛇添足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元錢......”近日,一張截圖在朋友圈流傳, 兒童歌曲《一分錢》被改成了《一元錢》。有人感嘆,時光飛逝, 物質生活發(fā)展,過去的“一分錢”“與時俱進”成了“一塊錢”;有人調侃,吃穿用度都在漲價,現(xiàn)在連兒歌也“漲價”了;更有人質疑,這樣改編經(jīng)典,難道不是惡搞嗎?合理嗎?合法嗎?
《一分錢》由 音樂家潘振聲創(chuàng)作于 1964 年,迄今已經(jīng)傳唱了半個多世紀。這首兒歌被一代又一代小學生傳唱,在每個人的童年記憶里都占據(jù)了重要位置,它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張嘴就能唱出的歌曲,更成為了無數(shù)中國人美好的歷史記憶。
日前,潘振聲的女兒馬莉對此次改編表示出了不同意見,她認為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典,隨意丑化或消解經(jīng)典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歌曲反映的是社會期待少年兒童的精神氣質,如講公德、肯負責、天真無邪、不昧一文等,這樣的氣質,無論何時何地,都不過時。不能因為物價上漲或者現(xiàn)在的兒童沒見過“一分錢”就隨意改動,因為精神內涵才是歌曲的靈魂所在。
“一分錢”變成了“一元錢”,自然在坊間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有網(wǎng)友表示,這樣的亂改一點兒也不高明,惡搞意味十足,“物價上漲”也好, 小朋友已經(jīng)撿不到一分錢也罷,都不是拿經(jīng)典作品開涮的理由;歌中提及的“一分”,體現(xiàn)的是那個時代對金錢的衡量標準,雖“一分”而莫取、撿到一分錢也要交公。這樣的價值觀,難道不適用于今天嗎?不貪、不昧,身外之物,一介不取,仍是時代的主流價值觀,“一分”也不會影響這種價值觀的傳遞,修改的意義何在呢?改成 “一元”,非但沒有必要,甚至無聊乏味。
此外,隨意竄改他人作品也涉嫌侵權。根據(jù)著作權法規(guī)定,音樂 著作權的保護期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 50 年的 12 月 31 日,F(xiàn)在《一分錢》仍在保護期內,因此,潘振聲的后代有權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時,改編的不嚴肅性,對于青少年也會有不良影響:歌曲中倡導的公德心等, 也可能會在調侃與惡搞中被有意無意地消解,長此以往,撿錢交公的人甚至會成為他人取笑的對象。
但也有網(wǎng)友認為這是與時俱進的體現(xiàn),有的孩子們沒有見過一分錢,適度改編能夠幫助孩子們在兒歌傳唱中有更強的代入感,能更好的體會拾金不昧精神。
兩種說法各有道理,但最為關鍵的是,改編是否侵犯了著作權,如果在沒有經(jīng)過允許隨意改編,就是侵權行為,不管他的初衷再好也不應得到支持。如若不存在侵權行為,這樣的改編也無需太過苛責、上綱上線。郭玲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