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高校實體書店遇冷折射的危機與契機
時間:2015-07-09 11:24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2015年6月,針對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生存狀況,中國高校傳媒聯(lián)盟開展了問卷調查,覆蓋全國100所高校。結果顯示,30%的高校內不再有實體書店。在閱讀習慣上,77%的同學喜歡在互聯(lián)網上購書。租金上漲、網絡銷售的沖擊、閱讀習慣的改變都成為校園實體書店消失的原因。(7月8日,人民網)
 
  隨著歷史發(fā)展,書籍的形式也在不斷更新。從遠古時代至今,我們可以看出一條書籍形式的發(fā)展脈絡,書籍載體從傳統(tǒng)的甲骨、鑄具、器皿、竹簡,再到紙張,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了書籍載體的不斷進步革新。而潛藏在書籍形式變更背后的是,
 
  生產力不斷發(fā)展所推動引起的技術革新、革命。
 
  從書籍的更新外在形式來看,書籍呈現(xiàn)出了從厚重到輕薄化的發(fā)展趨勢,書籍的制造、傳播成本也在日漸降低。而上述發(fā)展趨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不僅促進書籍的廣泛傳播,更是促進了書籍中所蘊含的文化內容得到更為廣泛及深遠的傳播。由此來看,雖然書籍的形式不斷推陳出新,但是其傳播文化知識內涵的使命卻始終如一,并且由于書籍新形式的出現(xiàn),更為有效的促進了其本質作用的發(fā)揮與展現(xiàn)。
 
  而今,我們已經全面步入了信息社會,在信息社會,書籍的傳播也日益借助于信息這一新型載體,電子書籍這一形式就是信息時代,書籍發(fā)展的一種嶄新形式。電子書籍,與傳統(tǒng)的紙質書籍相較,有著諸多優(yōu)勢。譬如獲得的簡易性,成本的低廉性,以及閱讀的便利性等等。再加上信息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傾向于碎片化閱讀,由此,電子書籍對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構成了一定程度的擠占效應。
書店
0
       具體到新聞中所提到的高校實體書店遇冷這一困境來看,筆者認為這是多種因素造就下的產物,單憑此現(xiàn)象,難以斷言高校大學生不讀書,或者是讀書少了。因為,高校中有圖書館,學生從圖書館借書是他們獲取書籍的的一條重要渠道。
 
  但是,高校實體書店遇冷折射出了實體書店面臨著生存危機。那么,面臨這種危機,究竟該如何轉型?筆者認為,作為實體書店,就應該走差異化發(fā)展戰(zhàn)略。從短期來看,實體書店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相較于電子書籍的優(yōu)勢,還是難以被電子書籍所完全取代,譬如不傷眼睛,書籍的易于批注,書籍的美觀,翻閱的質感,以及書籍的結構形式更加利于大腦的位置記憶等。因此,實體書店,要善于發(fā)揮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且在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閱讀環(huán)境上下功夫,從而吸引到更多的讀者投入到紙質閱讀當中。
 
  筆者認為,可以預測到的是,未來的書籍形式,可能完全實現(xiàn)從電子書籍向紙質書籍之轉變,待到那是,紙質書籍也許會成為歷史的過去。因此,對于電子書籍,與其他新生事物一樣,我們不妨也逐漸適應這種新型閱讀載體與書籍形式。畢竟,時代在發(fā)展,我們的閱讀習慣也可以隨之而改變,只要是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不必太過拘泥于閱讀方式。郭曉冉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