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4 年,紀曉嵐出生于河北,父親紀榮淑是舉人,后又考中進士。紀榮淑學問好且愛讀書,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影響下,紀曉嵐4歲啟蒙,比當時小孩正常讀書的年紀早了許多。
紀曉嵐少年時期參加科舉一路順風順水。17 歲中秀才,24 歲中舉人,且是鄉(xiāng)試全省第一,妥妥的省狀元出身。
當年的鄉(xiāng)試主考官正是乾隆的老師劉統(tǒng)勛,考完后紀曉嵐主動拜師,二人結(jié)下了親切的師生情誼。
人生總有意外。25 歲那年,紀曉嵐在會試中落榜了。兩年后,母親也去世了,這讓紀曉嵐痛苦不已,他后悔沒能讓母親看到自己高中進士、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古代要守孝三年。31歲,紀曉嵐再次參加科舉,這次他不負眾望,以二甲第四名、全國第七的成績中了進士,正式步入官場。
進入官場后,紀曉嵐為了升官抓住一切機會拍乾隆的馬屁。在他留下來的十六卷詩集中,有八卷半都是寫給乾隆的頌圣詩。紀曉嵐的詩不僅數(shù)量多,質(zhì)量也很高,恢宏大氣又朗朗上口。
中年乾隆很快發(fā)現(xiàn)了紀曉嵐這個人才,僅用三年,紀曉嵐就從沒有品級的庶吉士升為正五品的詹事府左庶子,36 歲時更是成為山西鄉(xiāng)試主考官,是當時各省主考里資歷最淺的。
擔任山西主考官時,紀曉嵐認真負責,打破慣例,親自審閱每一張試卷并打上批注,給考生指出問題。他的這份認真得到了考生的認可,即便沒考中的考生也對他十分感激。后來,乾隆又連續(xù)委任他擔任會試同考官、鄉(xiāng)試統(tǒng)考官、福建提督學政,讓他多次負責國家人才選拔工作。
乾隆二十九年,41 歲的紀曉嵐,其 79 歲的父親紀榮書從河北老家來福建看他。紀曉嵐十分開心,本想給父親好好辦一場八十大壽,可父親怕添麻煩,執(zhí)意要回河北。沒想到,在回去的船上,紀榮書一病不起,最終去世。紀曉嵐悲痛欲絕,覺得是自己害死了父親。
又是守孝3年。乾隆十分想念紀曉嵐,將他升為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這在當時的翰林院中已是僅次于掌院學士的職位,對于45歲的紀曉嵐和他的漢人身份來說,升遷速度相當快。
兩個月后,兩淮鹽引案爆發(fā)。乾隆發(fā)現(xiàn)兩淮地區(qū)長期存在官商勾結(jié),歷任兩淮鹽政共貪污國家公款 1090 萬兩以上。乾隆大怒,決定將歷屆兩淮鹽政全部撤職,并派人查抄家產(chǎn)。
盧見曾擔任兩淮鹽政且時間最長,他的孫子盧蔭文是紀曉嵐的大女婿。紀曉嵐得知此事后,做了一個風險極大的決定 —— 給盧家人通風報信。
他本想讓親家有所準備,留點財產(chǎn),沒想到盧見曾直接轉(zhuǎn)移空了財產(chǎn)。乾隆察覺有人泄密,下令徹查。負責此案的是劉統(tǒng)勛,劉統(tǒng)勛剛正不阿,連自己的老師張廷玉都敢彈劾,最后此案還是查到紀曉嵐頭上。最終,乾隆將紀曉嵐貶到新疆軍前效力。
不僅他一人被貶,他的三兒子也因為他被貶,找不著媳婦。
在新疆紀曉嵐痛定思痛決定戴罪立功。他幫六千多漁民解決戶口問題,還阻止軍方對偷挖國家礦產(chǎn)的老百姓趕盡殺絕,親自圍堵礦山,對百姓說服教育,并為他們安排工作。但這些大多都是苦勞,最終還是當?shù)貙④娫诮朔诵袆又薪o他虛報了一份軍功,47 歲的紀曉嵐才得以回京。
然而重回翰林院的紀曉嵐官場生涯重新回到起點,此時他只是一個最底層的正七品翰林院編修。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筠上奏建議朝廷收集天下書籍加以珍藏,確保文化傳承。首席軍機大臣劉統(tǒng)勛強烈反對,理由是國家事務繁多,官員無精力修書,且修書會滋擾百姓,不利國家治安,也有擔心重演文字獄悲劇的因素。
但乾隆早就想在文學思想領域樹立權(quán)威,立刻支持搜羅圖書,并決定按經(jīng)史子集編訂目錄,命名為《四庫全書》。
劉統(tǒng)勛見此事已成定局,便推薦紀曉嵐擔任《四庫全書》總纂修,負責全盤編書工作。紀曉嵐接到任命后十分激動,當場向乾隆表示一定會好好干,不辜負這份恩典。此后,從50歲干到64歲,整整 14 年,他帶領三百多個頂級文人收書、校對、考證、匯總成冊。
紀曉嵐的修書之路也有一定爭議。他主持挽救了大量中國古代孤本善本,完成了《四庫全書總目》,這是中國古代最全、最大、最強的目錄書。
但與此同時,乾隆在這14年里先后興起48起文字獄,下令焚毀了大量不符合滿清統(tǒng)治利益的書籍,對收集起來的書籍也進行了大量刪改。紀曉嵐作為總纂修,也協(xié)助了這些毀書刪書改書的行為。
修書期間短短六年,乾隆就把他從七品編修一路升至從一品禮部尚書,但他對毀書刪書的行為心存愧疚,晚年常感慨自己沒什么本事和成就。
嘉慶八年,80 歲的紀曉嵐紀曉嵐上奏折為女性發(fā)聲。當時清朝封建禮教規(guī)定,女性清白比性命重要,被玷污的女性只有以死明志才能獲得朝廷嘉獎,否則會被指指點點。紀曉嵐認為只要她們有抗爭的勇氣和行為,就應該得到嘉獎,讓她們有尊嚴地活下去。嘉慶帝同意了紀曉嵐的建議,并昭示全國執(zhí)行。
兩年后,82 歲的紀曉嵐壽終正寢,眾多文人吊唁,嘉慶皇帝親自撰寫碑文,賜謚號 “文達”。紀曉嵐生前就給自己寫了挽聯(lián) “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滿是哀嘆與無奈。從世俗角度看,紀曉嵐兒孫滿堂,名望也高,還是皇帝“寵臣”。但他的一生越到晚年越不快活。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fishbao.com.cn/